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人文菏泽  > 正文

穿上“锡衣”,破损紫砂壶焕新生

作者: 冯 锴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2-05-31 10:02

blob.png
原本破损的茶壶,经过修补,已可正常使用
blob.png
祖辈传下来的模具
blob.png
焊接
blob.png
焕发新生的破损茶壶成了艺术品
blob.png
制作锡叶

□记者 冯 锴

饮茶爱好者手中或多或少都有几把紫砂壶,而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,心爱的紫砂壶摔坏、破损也是难免之事。一项古老的技艺可以让破损的紫砂壶“穿”上锡制“外衣”,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。

5月28日,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定陶区黄店镇焦文柱的家中。西屋内,他独坐在一把小马扎上,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两块锡片逐渐出现弧度,焊接在一起,再经过反复敲打,一个锡制的壶嘴赫然成型。

在他身旁,放着一把壶口、壶嘴被摔坏的紫砂壶。焦文柱介绍,这把壶是一名紫砂壶爱好者送来的,他正通过锡包壶的技艺进行修复。而修复这样一把紫砂壶,需要经过熔化、压片、造型、敲打、打磨、焊接、抛光等十几道工序。为了壶身的美观,还要加上蝙蝠、金蟾等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,并附以草叶纹等图案与包壶的主要图案连成一个整体,达到遮盖残缺、美化壶体的目的,完成这些工序往往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。

“家里老一辈就有这个手艺,到我这里至少已经第四代了。”焦文柱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,早年间,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附近有名的锡匠。在他小时候,爷爷和父亲都是担着挑子走街串巷揽活,有时候会把东西带回家里做,他就帮忙打下手,慢慢也掌握了一些技艺。18岁的时候,他开始和父亲一起去干活,算是正式入行,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。

后来,铁壶、不锈钢壶逐渐取代了锡壶,人们家里的锡制用品越来越少,焦文柱的生意也越来越惨淡,再加上常年多病的父母和正在上学的子女,他的生活陷入困境。而面对生活的艰辛,焦文柱并没有舍下老一辈传下的手艺。常年从事这项手艺,让他越来越惊叹于古人的精湛技艺和创意,不忍就此失传。

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玩紫砂壶,焦文柱的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。凭着多年积攒的口碑,不少人找他修补破损的紫砂壶,而他也会把自己修补好的作品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,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慕名找到他。

让焦文柱欣慰的是,如今这项手艺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,他也正式收了两个徒弟,可以使这项手艺传承下去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